炒股配资网站识必选
在中原农谷首届非遗花馍大赛上,梁莉为嘉宾介绍自己的参赛作品“花馍塔”。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姜楠文/图
今年4月,以“巧手生花·面里拾遗”为主题的中原农谷首届非遗花馍大赛在位于中原农谷西区的获嘉县举行。在30余款形态各异、竞相“绽放”的花馍中,一座1米多高、上书“河南味道、粮安天下”的巨型“花馍塔”尤其引人注目,这是卫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家花馍第三代技艺制作代表性传承人梁莉的参赛作品。
自2023年被公布为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梁家花馍不仅制作技艺数次登上央视频频“吸睛”,并荣登《光明日报》头条,其产品还被市政府评为“新乡礼物”,年销10万盒,稳居畅销榜。梁家花馍,有何独特魅力?近日,记者走近梁家花馍,一探究竟。
真材实料,坚守初心
花馍是北方传统面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至今已流传千年。新乡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悠久的小麦种植史为花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款作品用的面粉,就出自我们的延津小麦。这‘中国第一麦’蛋白质含量高、湿面筋含量高、面团稳定时间长,是制作花馍的绝佳原材料。”回忆起当时的参赛经历,梁莉记忆犹新。
比赛现场,当看到这款匠心独运、充满巧思的作品时,应邀参加本次活动的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小麦专家茹振钢激动地表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小麦产量和质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这一极具观赏性和文化内涵的美食,不仅是对河南小麦产业的一种创新诠释,更是对中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与很多同行相比,我们的起步并不算早,整个核心团队也只有20多人。”梁莉坦言,梁家花馍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客户的信任与不菲的成绩,靠的是“匠心”与“初心”。“就这么小小的一个馒头,原料是石磨面粉和山泉水,用‘老面’发酵以后,经5选、1和、10揉、5搓、1捏、2剪、3着色等30多项复杂工序制作而成。”她表示,从和面、揉面、造型到送进蒸锅,每一步都必须细致严谨,不容有失,保证让人一口下去就是“中国味道”,仔细一品就是“中国情谊”。
守正创新,时尚“破圈”
除了“守艺”的匠心,梁家花馍还有“破圈”的创意。
与传统花馍相比,梁家花馍除了在主线产品方面坚持传统工艺外,还主攻创意经济,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健康理念,不仅在原料的选择上不断创新,还注重融合现代烘焙技术中的其他工艺,制作出更加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和形状。“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商业转化。
“我们最近也在研究短视频和电商直播,希望能吸引到更多年轻人关注。”梁莉表示,“值得高兴的是,年轻一代对非遗的认同感和消费意愿在明显增强。我们店铺里有几款卡通样式的花馍,市场反响都很不错,复购率也很高。这说明大家看见了非遗的魅力,也感受到了非遗焕新的活力和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以非遗养非遗’的潜力。”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花馍、爱上传统文化,梁莉不仅免费接待近万名学生开展研学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还走进高校,成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客座讲师,为青年学生讲授花馍文化和制作技艺。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梁莉带着她的梁家花馍开始走出新乡,多次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23年9月,梁莉的花馍作品“五谷丰登”在中原农谷“一品天下”活动中独树一帜。2024年11月,梁莉的花馍作品“中原农谷”在第11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创意设计奖”“最受欢迎企业产品奖”等荣誉。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古老的梁家花馍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绽放出新的姿态。
文化赋能,以味传情
梁家花馍的非凡魅力,还在于它的文化含量。
来到市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的梁家花馍产品展厅,仿佛步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馍法王国”——喜气洋洋的大寿桃、葫芦福袋馍是为老人过寿的贺礼,娇艳欲滴的玫瑰花馒头在七夕、情人节时卖得尤其紧俏,出嫁女儿送给娘家的“面鱼”藏着儿女深深的关爱,孩子周岁宴上憨态可掬的属相醒狮馒头和小巧可爱的柿子馍承载了长辈美好的祝愿......随着岁月流转,它们早已不仅仅是人们指尖上凝结的艺术,更是人们心尖上萦绕的情结。
梁家花馍之所以能成为10多家知名餐饮企业的“特约”定制产品,还在第三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上获得“最受欢迎产品奖”,这正是因为它留得住的家乡味以及带得走的乡愁。
在梁莉看来,花馍不仅要好吃、好看,更要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各式各样的花馍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和传递。”
“从中原农谷非遗花馍大赛,到今年百泉药交会非遗展区上的花馍展位,梁家花馍都将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市文广旅局非遗科负责人李梦同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升花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炒股配资网站识必选,也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和喜欢非遗,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原农谷,助力乡村振兴。
途乐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